|
发表于 2011-12-4 17: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Hunt的口碑 最先是由 Hunt & O'byrne 还有 Will Hunt 建立起来的。 也是因为由于Jimmy White用才开始火起来的。 80年代早期 英国做球杆的水平还都很平均 当时流行J.P mannock 什么的。 但是 Will Hunt 把斯诺球杆制作水平挺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然后又由于职业球员用 加上Jimmy White的球风收很多人的欢迎。 又由于 星爷的电影龙的传人 所以在香港 Hunt & O'byrne 成为第一代抄王。
香港是个很特殊的地方,香港人真的很幸运。 能接触到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东西。 所以 一但一个品牌在香港得到了认可 市场价格就会彪升。
加上当时真的没有什么牌子可以和 Hunt & O'byrne 媲美的了。 后来 will Hunt 关了 Hunt & O'byrne 之后又推出了 Will Hunt 又在度被热炒。 因为东西确实很好。
Robert 的球杆当时的做工也还好但是和Hunt 比还有一定差距。 90年代后Robert的做工质量逐步提升 到达了一线水平。
但是老的Robert 价格一只没有起来。 虽然老Robert 也都挺好打的。 2手 robert绿牌知道09年甚至10年都很低迷 绿牌250镑左右 黑牌也就400最多500镑。 可是由于 Hunt & Osborne的热炒 导致国内二手Robert黑牌的价格现在也破万。 嘿嘿 真是。
John Parris 是非常精明的一个人。 他真正实现了 高质量球杆的量产话。 但做工真是不敢恭维。 最近2年 parris做工挺升很大。 但是 和 Will, Robert , MIke, Trevor. 还是有一点差距。 但是John 对选材 锥度的理解绝对是 超一流。
Parris 的火热是因为 他的marketing做的很好 他送给职业球员球杆 然后排视频 照片宣传自己。 做杆师傅中 John绝对是商业奇才。
但是 就想Hermes 的老板说Lv一样, 你是一个商人 不是一个艺术家。
所以parris中最值得收藏的是刚开始铭牌上又 LONDON SE23的 post code. 这种parris不用在中国 即使在英国2手价也会轻易破万。
要说2手价钱在英国市场中 能到800或者1000 镑以上的就只有 Hunt & O'byrne JP post code cue 和 早起Hunt & Osborne黑牌。
我说的是成交价 不是喊价。
Hunt 和 Parris 的热炒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都在伦敦 大城市毕竟各方面都先进。
被人认知的几率也大。
但是我认为 球杆中真正最牛逼的是 Mike Wooldridge。 MIKE WOOLDRIDGE FTW!!!!!!! hahaha
我觉得如果80年代是Will Hunt把球杆制作工艺提升一个等级之后 在2000年时候 就只能说Mike 把球杆制作提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
他是一个很出色的工程师 设计了很多独特的东西。 现在又在设计新型的加长 和接口。
他的球杆打起来有种很奇妙的感觉。 像你胳膊的一部分。 他的插花也挺独特 他经常用插花调转的方式插花还。
Mike 是英国球杆牌子里最贵的一个了, 早在u涨价之前 他的价格就和现在的u价格差不多了。
尤其是加上插花之后 价格就蹭一下上去了。 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说Mike贵的。
Hunt & Osborne 后期都是Robert 一个人在做球杆 所以后期的黑牌 应该等同于即将推出的 Robert Osborne黑牌。但是Robert 已经不接订单 连英国的都不接。 他貌似要把所有的球杆卖给 金牌还有master吧。
Master 还好价格一直比较厚道 利润空间合理。 但是金牌就有点过分了, 估计金牌老板本身就不差钱, 就是一个爱好。
收几百只顶级球杆放着呗。 买卖就是你情我愿 他有没有强买强卖。 所以也只能说贵 不能说黑。 毕竟人没卖假货或者隐瞒什么。
还算是君子。 或者像LTK漫天吹。
所以也没什么说的。
大陆的市场可以说是相当乱 由于语言的原因还有国内人的消费心理 无良的商家 还有盲目的跟香港的风 造成了市场的混乱。其实香港杆子的价钱真没有那么大陆的贵的。
球杆真的不算什么奢侈品在国外
老外一个月收入也4000多花500-800买个球杆算什么啊。
所以说球杆说到底是打球的器具, 关键是自己的水平。 买球杆也一定要量力而行 不用追求铭牌编号。
真的想要个做工打感什么都不错的杆子 强烈建议去找Trevor White . 全黑檀的也就290镑 打感相当不错不会输给u和黑牌。
你要是收到后不满意还可以给你换直到满意为止。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说错的欢迎纠正。 :) |
|